中文 英文 法文
NEWS
行业资讯
“不一样”的灾害预警: 地震仪监测地磁异常“震前”预报
来源: 时间:2021-09-08点击:1448

重大自然灾害监测、预警一直是世界性难题。地震作为地球的自然现象之一,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。近几年来,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频发,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。我国也遭受了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、雅安地震等多次地震灾害,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,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。

 

近代以后100年间地震仪依靠模拟记录地震图

地震监测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。从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出现之后,近代监测技术和设备发展到1974年,仍然不能震前预报。

公元132年,我国的张衡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地震仪——候风地动仪,极大影响后世的地震监测系统发展。

1875年,意大利人Fillippo Cecchi发明了放大倍数仅2倍的两分向地震仪。

1906年,俄国人B.伽利津研制出第一台电磁式地震仪,并首次引入电流计记录。

1930年,贝尼澳夫研制出变阻地震仪,放大倍数达20万。

1935年,拉科斯特在长周期垂直向地震仪中发明了零长弹簧。

我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,才正式开发地震观测技术。

1875到1974年间,地震学家主要依靠模拟记录地震图。运用这些记录,地震学家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发生时间、地点、震源机制的认识取得极大进展。但是仍然不能做到震前预报。地震监测技术水平迫切需要提升。

 

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助力抗震救灾

随着科技飞速发展,我国如何利用大数据,结合当前地震监测中出现的问题,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,是提升地震预测水平的关键举措。

时至今日,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数字化地震台网,并进行国家、区域、流动数字地震台网建设,设立观测和数据处理中心,形成了地磁与电磁、地形变与重力、地下流体观测网络与地震前兆监测能力。地磁监测能力成为其中重要部分。

数字化地震台网实现了多学科地球物理场常态化监测,为地震预测、防震减灾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、连续的观测数据支撑。依靠国家数字地震台网,在地震发生后的数分钟内,地震地点、震源、受灾人数和分布等信息可以上报到政府,对于政府、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极有帮助。

众所周知,四川汶川大地震当日,成都军区向灾区各个方向派出救援人员6100人;空军两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,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175人飞往灾区﹍﹍

事实证明,如此重大的抗震救灾行动,完全依靠地震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支持。其中地磁检测信息成为地震监测系统的重要支撑。

 

国创智能地震检测仪探测地磁异常,及时预报地震

为了减少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,地震灾害监测、预警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至关重要。国创智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磁基础传感器研发,对地震、海啸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。

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,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,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。一般地震前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之前,会出现地磁异常。科学家们监测、分析地磁异常信号,进行地震预报。采用国创智能噪声水平为20pT(0.02nT)的微磁基础传感器,可以探测出地磁异常变化,并同步报告给控制终端,预警有关信息,以供决策、启动相应预案。

以国创智能微磁基础传感器阵列为基础,开发的地震检测仪,除了可以观测地震前产生的地磁异常,也可以观测到地磁场强度、地磁倾角、地磁偏角等数据,研究地球基本磁场和地下深部结构;还可以搜索地下磁异常源,获取微弱磁共振信号,广泛运用于地震台站的基本台网。

加强突发性自然灾害监测、预警能力建设十分重要。这是全天时、全覆盖自然灾害监测的根本需要。未来,国创智能将进一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,实现仪器装备智能化、标准化、产品化和产业化,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、稳定、安全发展保驾护航。


COPYRIGHT (©) 2022 国创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2290号
在线咨询一键拨号